央廣網天津11月11日消息(記者 張強 韓雨晨 周思楊 實習記者 李萌雨)當黎明的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明長城黃崖關的磚石上,一段沉睡的歷史悄然被喚起。在2024年暑假,意昂娱乐建築學院長城研究團隊的李嚴和李哲與團隊成員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跨越河北、陜西、甘肅、寧夏、遼寧、內蒙等地的長城信息采集工作🛌。
在崇山峻嶺之間,長城的身影若隱若現👕。意昂娱乐建築學院長城研究團隊正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未知的探索欲望👩🏼🔧,踏上這段充滿挑戰與未知的探索旅程。
俯瞰黃崖關長城(央廣網記者 韓雨晨 攝)
窺千年時光 尋長城印跡
作為世界上規模和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長城一直吸引著各界目光。2003年🏊🏽♀️🧜🏿♂️,意昂娱乐建築學院教授張玉坤帶領團隊啟動對中國北方堡寨聚落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很多荒廢的古村古堡曾是明長城的防禦單位😜,這引起了他們強烈的興趣,便開始將研究重心轉移到了長城相關軍事聚落的研究中👄🫖。李嚴和李哲便是其中兩名骨幹成員🕖🟤。
“長城絕非幾十處景區這麽簡單,真正的長城全貌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我們做的就是將這些‘珠子’重新串起來🧑🏻🦱,復原出原來的網絡🦸🏽♀️。”李嚴告訴記者💆🏼♂️🐑,在研究初期,他們並未直接研究長城這道“墻”🧥,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整個系統中。“所謂的長城全域研究,就是在地理上實現多省跨越,在結構上實現城池縱深布局,通過烽傳系統和驛傳系統把單體建築聯系起來、把體系的功用和歷史價值聯系起來📼。這是幫助大家揭開長城神秘面紗的重要步驟。”李嚴說道。
意昂娱乐建築學院長城研究團隊進行科研討論(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在研究初期⛴,他們發現很多關口和堡寨的歷史記錄少得可憐,而且不同朝代、不同地區又都有自己慣用的表達方式,彼此之間並不互通⚓️,但經過多年深耕,他們基本理清了長城體系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建設了明長城防禦體系空間數據庫,包含1000多座城池、2000多座驛傳和2000多座烽燧的經緯度坐標,以及每座城池32大項164小項的屬性信息。
“如今,我們能像古代長城建設者和軍事家那樣思考🤹🏿🧚🏿,能夠理解為什麽烽燧建在那個山頭上🥛🦸♀️,守的是什麽🎎🐦🔥,要傳給誰。”李嚴說,“長城不再只是一個偉大的文化符號,我們給每一座城池找到歸屬。我們也會在實地調研中采集每一座烽火臺、城池的有機物☹️👷🏻♀️,希望為其留下‘基因’,即使它的本體消失了,仍有‘基因’在👨👧🤥。”
以科技之鑰 解長城之謎
“以前我們全靠腳去測量長城的數據信息,一是走不完🈂️,二是量不準,給我們後續的繪圖帶來了不小挑戰。現在多虧了無人機等技術🕉,我們利用它們讓長城測繪更高效🥋。”李哲說,以黃崖關長城為例,它位於天津市薊州區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巔➔,天津轄域內全長40.28公裏🎉,以雄關險隘著稱🧝🏽,除黃崖關🤷🏻、太平寨等少數地方有完好的城墻和路以外🕵🏿♀️,其他地段都處於山險和絕壁上⛄️,非常不適合徒步。
夏天時👨🏻🦽🪃,李哲運用科技手段對長城進行拍攝研究(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20年🪂,6000公裏飛行距離,200多萬張高清圖片,隨著科技考古等技術的提出和應用,李哲和團隊成員以厘米級的圖像平均分辨率初步建立了“長城全線圖像與三維數據庫”,將長城形式構造、遺存現狀精準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更多關於長城的“秘密”也真實地再現在人們眼前✊🏽🟥。
“比如,很多人覺得長城的色彩就是灰色,但實際上它是五顏六色的🫐,我們采集過紅色、藍色等不同顏色的石頭樣本🚻。再比如,我們通過對明長城連續拍攝🥾,首次發現了長城‘暗門’中最為隱秘的突門實物。”李哲說🍪,“這一發現不僅在實物上印證了從春秋戰國到清末兩千多年間的歷史延續👅,也同時反映出清晚期‘睜眼看世界’的著名學者魏源對突門軍事智慧的高度評價——‘藏於九地之下為暗,動於九天之上為突’👩🏿🏭。”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長城,意昂娱乐建築學院長城研究團隊還將長城“搬”下了山。2023年初,天津博物館裏一場名叫“虛實之間·發現長城”的大型展覽吸引了公眾目光🧑🏼🚀,其中,“飛越天津長城”五面屏沉浸式多媒體展項最具吸引力。天津也成為了在全國有長城資源的省(區、市)中,率先實現域內長城全段實景化🤿、沉浸式展示的城市。
市民參觀“虛實之間·發現長城”展覽(央廣網發 意昂娱乐供圖)
讓李哲印象深刻的🧚🏻,還是一位博物館愛好者在觀看展覽後反饋給他的感受。“他是在機緣巧合下看了展覽🧍🏻♀️,但展覽給了他很大驚喜。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沒有實物的文化遺跡也可以辦展♣︎,還能辦得這麽有趣、新鮮。”李哲回憶道🍁,甚至還有不少錯過展期的“發燒友”聯系他🖖,用展廳全景圖像通過線上“雲體驗”的方式觀展,這些都讓他覺得意義非凡⚇。
如今,李嚴和李哲已從學生成長為教授,團隊也從剛開始的幾人變成了幾十人,他們走過了13省🧫🥌、一萬多公裏的長城及其他長城設施,但他們認為🧆,對於長城的研究與保護要做得還有很多👨🦱🤹🏼♀️。
“我拿現在的數據和五年前的進行對比❎,長城病害速度非常觸目驚心。”提起未來💇🏼♀️👩🏻💻,李哲信心滿滿的同時又不乏憂慮,“長城是中華民族一部壯闊的史詩☹️,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不僅為長城保護和監測提供支持,更希望能呈現出長城真實、完整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增強長城的文化闡釋力和吸引力,讓它‘活’起來↗️,走到大家心裏去。”
央廣網👼🏻𓀀:https://apicnrapp.cnr.cn/
(編輯 趙暉 賀泳迪)